为磨炼研究生意志与品质,强化理论落地,旱区生态水文研究生党支部部分成员于2023年6月前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小河沟流域开展为期5个月的野外蹲点科学试验。其主要工作包括绿水水文要素监测、气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以及人工降雨试验等。
南小河沟流域是黄委会西峰水保站于1951年建成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原型观测试验场。旱区生态水文课题组与该站建立了20多年的合作关系,以该基地为依托,课题组出版专著3部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5篇,其中SCI、EI收录53篇,授权专利、软件著作权等7项,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。
野外试验期间,旱区生态水文课题组导师宋孝玉教授也来到现场指导试验,并应邀为水保站全体职工做了《数字孪生流域的政策背景、关键技术及实践应用》的学术报告,就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更能深刻领悟其中含义。学术研究要扎根于实验的土壤,通过野外试验基地蹲点试验和艰苦环境生活,培养学生处事不惊,从容应对的能力。为准确测得叶面积指数,面对骄阳烈日,支部成员毫不畏惧,不漏掉一块样地;为测得植物截留雨量和雨期蒸发数据,冒雨也要坚持采集完成每个试验点的蒸渗仪和量筒数据;面对与学校相差甚远的食宿条件,无一人抱怨,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“一束光”:对学术的探索与创新,能带来更多精神上地满足和快乐。
通过野外试验,党支部成员们更加体会到水利工作者的艰辛,深刻认识到这份事业的无私与伟大。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支部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,坚定了理想信念和历史责任感。作为青年学子,今后不但要从书本中汲取力量,更要强化理论落地,勇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,把理想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之中!
支部成员何希表示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大家通过野外蹲点试验,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;磨炼了个人意志,是一次既难得又宝贵的人生经历。在撰写文章时,对所用到的数据来源有了更具体化地认识。在试验样地架设实验器材,获取试验数据等,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,提升了科学素养。
支部成员孟鹏飞表示:野外试验站是一个真实的自然环境,在这里进行实地观察、采集数据、分析问题等实践活动,有时需要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,锻炼了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,同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,比如在遇到实验仪器故障时,面对没有信号的手机,无法询问求助,首先想的是自己去研究仪器工作原理,从而解决问题。连续几年夏季都来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开展野外试验,每一次都让我受益匪浅。